《情緒之書》:「站在高處想往下跳」,是什麼情緒?
推薦族群
✓對各種「情緒」有興趣者
✓想更瞭解自己的人
✈書介及心得分享
對於自己的情緒,你可以用幾個不同的詞彙來形容呢?除了常見的「喜歡」、「愛」、「討厭」、「恐懼」、「緊張」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明知道存在著,卻無以名狀」的情緒?像是正參與一場冗長又不知所云的會議,是「無聊」、還是「厭煩」?
除了強烈且普遍如「愛」、「恨」的情緒之外,有許多情緒其實是幽微又不那麼常被提起的。這本書有趣且具份量之處,在於作者蒂芬妮.史密斯(Tiffany Watt Smith)走訪了世界各地,以考古之姿、蒐羅了156種人類情緒。
我很喜歡書中寫到,來自法國的情緒──虛空呼喚(L’appel Du Vide)。
走在絕高的崖邊小徑,你心中充滿了想縱身而下的可怕衝動。當火車高速疾駛而來,你渴望和它迎面相撞。人們會談及懼高症,但關於對懸崖的焦慮,實際上與之更有關聯的情緒是一種想一跳而下的恐怖執念,而非從上頭墜落……。
區考克電影《迷魂記》(Vertigo)中,當姆士.史都華追逐著想自殺的金.露華而爬上搖晃的鐘樓階梯時,令他手腳癱軟的並非我們所以為的暈眩感。希區考克巧妙的運鏡讓階梯底部滑入前景,竟使消失點顯得那麼誘人,原來史都華惟恐他會屈服於往下跳的欲望。
法國人賦予這種令人膽怯的衝動一個名稱──「虛空呼喚」(l’appel du vide)。或許這是人類在心理上耍弄的一種恐怖遊戲,為的是自我提醒危險正多麼靠近。
每當站在高處,我都有這種「想跳下去的衝動」,但一直不知道那是什麼,直至讀到本書以「虛空呼喚」來描述之,才有拍案叫絕的「啊哈」之情。
原來我的這種情緒,別人也有,並且特意為它命名。
如果說一個民族的字詞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生活在雪地裡的民族會有特別多形容雪的字詞、住在乾燥沙漠邊緣的人民會用各種不同的字眼形容沙塵、與風雨為伍的、穿梭於森林裡的……那麼,不同文化會誕生其獨特形容情緒的字眼,好像也是非常理所當然。
像是日本的撒嬌(amae)與物哀(mono no aware)、德國的關門恐慌(torschlusspanik),與芬蘭的渴望遠方(kaukokaipuu)。
思索該文化的背景脈絡,你有沒有是出現好像瞭解什麼的點點頭或微笑?
作者走訪世界、搜集各地的獨有情緒,除了生理疲憊,對於該如何將該文化獨有的情緒字眼描述得到位,我想是不亞於生理的心理挑戰。這點對於譯者而言也應如是。翻譯從來不只是「有翻就好」,譯者的譯文,是原著作者與異國讀者的橋樑,因此若不是對原文的掌握、譯文的用字遣詞都有足夠的文化涵養,便無法搭好這座橋。
啊,我現在的這種情緒叫「敬佩」。
最後,我想起除了站在高處的「虛空呼喚」之外,有一稀罕、但也同樣強烈深刻的經驗,那是一次意外的交會。
記得是某個夏夜,我隨父母到住家附近的深山裡找螢火蟲。包著多層紅色玻璃紙的手電筒、微弱得只能看清2、3米近的範圍,人們幾乎是手拉著手方能前行。我們有順利找到螢火蟲,成群的綠色流光飛舞很美、很像仙境,可是讓我銘刻在心裡的,是不經意地抬頭。
漫天星斗、巨大的銀河橫亙在我眼前,亮得讓我足以看得清樹稍輪廓。而由非發光體、分子塵埃雲組成的大裂縫(wiki)、似乎可以輕易地將我整個人吸納吞噬……大抵是從那次開始,我就戀上了星空、位於宇宙遙遠彼端的星體,令人深深著迷。讀大學購置筆電之後,桌面背景總是放著從NASA等處找來的星空與星雲;甚至我第一個碩士學位的論文、也與星體有關。
由 TSO Photography 貼上了 2012年3月6日
圖片來源:TSO Photography(FB),這是我喜歡的一位攝影師。
此照片與我當時看到的畫面,非常接近。
「星空吞噬」的情緒目前就只有那麼一次,發生在沒有任何光害的環境、至今也已超過10年。可是,卻讓我一直珍藏在記憶裡。鮮明得似乎閉起眼睛,便能穿越時空。
雖然本書已羅列了156種情緒,但情緒一向是主觀的認定,歡迎留言分享你某一次的情緒經驗,以及你為它的命名。祝閱讀愉快。
延伸閱讀
更多書&電影
林金源(譯)(2016)。情緒之書(原作者:Tiffany Watt Smith)。台北:木馬文化。(原著出版年:2015)
► LINE預約諮詢 ◄
沒看到虛空吞噬這個情緒啊0.0//
版主回覆:(07/23/2017 06:31:53 PM)
Dear 乳牛狗的質感生活:
書上有的是「虛空呼喚」,「星空吞噬」是我自己取的喔XD
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