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日星鑄字行──從鉛字,體會漢字之美(5/2張老闆導覽場)
文/小元
會知道日星,要拜Pinkoi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網站,前陣子主打日星的鉛字印章與活字版體驗盒,讓我立刻手滑下單……(遮臉)雖然一路唸理工,但對於文字的喜愛從來沒少過、也一直有在進行文字創作,不是出自正統文學系,或許少了專業,但從理工人的角度看寫作與文字,別有一番趣味。
那時訂了一個鉛字印章,鉛字沉甸甸的重量,和橡皮章、橡皮擦章份外不同,除了實質的重量外,或許看不見的歷史份量,才是讓我靜默的主因。
偶然得知5/2這天有導覽活動、而且還是由老闆親自上陣,原本就打算到天母球場看球的我,也很幸運地順利報名,開啟這場與文字的約會。(25個名額,兩分鐘秒殺……)
※目前週六的導覽活動,會在星期日或一公佈報名網址、星期二中午12:00開放報名。想參加活動的話,不妨在上述時間注意一下日星的粉絲團~
從捷運中山站出站後,步行約莫十分鐘,便來到了日星,網路上每張商品照都充滿濃濃文青味的日星,盧山真面目長這樣。
所以想去的朋友們別害怕,日星不是個文藝青年、比較像公園阿伯。
一進門,一股金屬味迎面而來,緊接著入眼的就是眼前這般畫面。
鉛字、全部都是鉛字。(小提醒:有背後背包者,請將背包放置於置物架上,避免碰傷鉛字喔)
這一角,在前一張照片裡,是在右手邊「日星鑄字行」看板的左上角,主要擺放一些特殊鉛字,像是各種「囍」字、符號、圖案,數種不同字種的「恭賀新禧」等。
前一張照片中下排的十二生肖實印
還在店面外時,就隱約聽到「喀鏗、喀鏗」的機器運作聲,往店內深入,答案揭曉。
是鑄字機正在製作鉛字,「喀」聲是機器連動的聲音,「鏗」為製作好的鉛字碰撞的金屬聲。
沒過多久,工作人員引導有報名參加導覽活動的朋友至地下室,準備進行今天的導覽。
創立於1969年(民58)的日星,已經走了46個年頭,5/1更是日星的生日,這也是為什麼,這場導覽會由張老闆親自上陣的原因。
導覽從日新的歷史開始說起,現址在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的日星,並不是一開始就座落於此,而是在附近搬遷了四次、換過五個處所。縱使每次的搬遷,都不超過方圓200公尺,但每搬一次,損失約200萬,碰壞的鉛字、為配合新空間而重新定製的架子……
原本初代老闆張錫齡,想開的不是鑄字行、而是中型印刷場,但在印刷機業者無法及時交貨的情況下,便先就現有的鑄字機開始鑄字、賣鉛字,待印刷機交貨,鑄字行也已培養出固定客源,便把印刷機轉賣,全心全意投入鑄字。
一開始的創業總是辛苦的,當年張錫齡、張冠介父子,為了生計、也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客人所需的鉛字,總是盡可能地讓鑄字機日夜不停鑄字,盡量補滿架上的各式鉛字。
可是在要有收入才能買更多鉛料的草創期,若客人需要的鉛字較為特殊,也常得強忍著淚,將剛鑄好的鉛字重新倒回鉛字機,融鑄成新的鉛字。
現在看到的鉛字,是一顆顆排好後,上墨、印刷,在活字版印刷的全盛時期,動輒上千頁的小說,可不能這樣印,因此發明了「紙型」。
將該頁文字排版好後,用較厚的紙將字樣打印上去,需要印刷時,只要澆上薄薄一層融化的鉛,一整頁的文字便成型了,將整塊鉛片捲上印刷機滾筒,便可直接印製。
使用紙型的好處,是一來書本要再版,不需重新排版、可立即使用,二來是體積小、輕便,保存容易。(現在一個小小隨身碟就可以存好幾本書,這真的很難想像)
這塊是民國28年保留至今的紙型、現年76歲,文字線條依然清晰可辨
當時的製版場
排版師傅蓋章,以示負責
日文紙型
在鑄字時,放在鑄字機前的鑄模
日星保留著這一套歷史近百年的楷書字體,於民國37年從上海傳入,被當時的蔣中正總統指定為官方用字。
不用字型公司所設計的電腦字型,與鉛字字型比較
其中,第二排中間的墨字,便是上述所說在民初製作的楷書鉛字,「墨」字,由「黑」與「土」組成,黑底下的四個點,各個方向不同,因此在第三排右側,與第四排左側,四個點皆為右點的墨字……「這根本不能算是漢字。」張老闆看起來有些生氣地這麼說。
不同於現代人使用鉛字是為了體驗手作,要印出壓痕才有鉛字味道,好的鉛字、加上厲害的印刷師傅,由背面看可是毫無印痕。
印在比一般白紙還薄的半透明紙張,背面依然平整光滑(求這紙的名稱,看起來有點像洋蔥紙,但摸起來不像,表面非常光滑)
至此,導覽告一個小段落,我們隨著老闆上樓去觀看鑄字機。
每一個剛鑄好的鉛字,背後都有小小的三角型,這是讓融化的鉛灌注到鉛字空間的通道,基於白努力定律,管徑小、流速快,可以比大管徑製作出更平整的鉛字。
為了解說特製的大鉛字
在地下室聽老闆講述有關日星的歷史時,講到自己的舅舅是一位奇葩,他可以背下整本字典,因此照片上以小楷書寫的字,不是邊看字典邊寫,是直接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寫下去。
看完鑄字機後,我們回地下室,準備進行活動的尾聲,活字排版與印製紀念書籤。
當揀選出需要的鉛字之後,還不能馬上印刷,得先就印刷頁面大小、間距,在這個排版盤上進行排版,而排版盤之所以呈現傾斜,是為了避免稍有晃動、鉛字便一一倒下的設計。
在排版的對面,有一台圓盤印刷機,就是要用它來印製紀念書籤,挖取些許油墨後,老闆開始熟練地將其塗在金屬圓盤上。
從塗勻油墨到最後印刷的過程,我用錄影的方式記錄下來,請有興趣的朋友,自行點選以下影片觀賞。(可調為HD畫質)
更正在01:00的錯字,撿→揀
成品(老闆手上拿的是某次舉行活字版比賽的作品,以三民主義、排成毛澤東的肖像……www)
重達15公斤的鉛字版
牆上的這幾個字,在中間兩排的「人、民、主、真、理」,是鉛字字型,外圍的「人、民、真、理」為現行電腦字型,兩相比較,鉛字較為圓潤厚實、一筆一畫中都帶了點書法的味道,而這或許也是漢字為何如此令人著迷的原因。
曾有一位老師告訴我:「這世界上只有兩種言語,中文與非中文。」漢字的存在很特殊,它是目前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語素文字。(與語素文字相對的是「表音文字」,目前世界上大部份使用的文字都屬表音文字,如英文、日文、韓文等,都是以固定數量的文字符號組成每一個詞的「音」。)
一個漢字,它不需要其他文字便可自成一格,承載千年以來的歷史。
在當天導覽即將結束之即,順應日星生日,老闆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有獎徵答,只要在眾人面前發表這場導覽的心得,便能得到這個「惜字盒」作為獎品,名額三名。
從上兩張照片可知,這個鉛字是不能使用的,純粹做為收藏
惜字盒內附的簡介
身為鑄字行,名片用活版印刷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心得
前述的導覽描述與照片註解,已經是盡可能整理當天的筆記內容,然而,有更多更多的感動與感觸,很難用文字形容。
當年紀超過60歲的老闆,在講到為了生計、要融掉剛鑄好的鉛字、那泛紅的眼框,還是從法國遠道而來的學者那句:「你們的政府在幹什麼?」或是日本人驚嚇於:「你們門怎麼打這麼開?在日本,這種東西一定會進博物館保存!」甚至是中國富商開價3億人民幣,老闆卻仍堅持日星要根留臺灣……再再令人嘆惜,卻也無奈。
臺灣是個很豐富、很有故事的地方,國外一直有人看到,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甚至是被教導成不要知道,拋棄自己的歷史,去模仿不屬於這塊土地的文化,這麼本末倒置的事,或許才是造成臺灣現況的根本原因。
找到自己,才能找到在世界舞台的定位。
而文創,更不是漂亮就好,背後的故事,不管是物品本身的歷史,還是做這件事的人的歷史,才是能讓人動容、觸動人心的關鍵。
祝福各位,祝日星有下一個46週年。
※此文亦發表於PTT stationery板(可按End跳到文末看推文留言)
趕場請見:2015.05.02 統一 vs. 中信兄弟 @ 天母
延伸閱讀
.不是文創載不動臺北城,是臺北城撐不起文創
.Re: [爆卦] 開發台灣字體的團隊發起群眾募資!
(八卦板回文,回應justfont團隊募資製作金萱字型系列文裡,
「把字拆成基本筆劃,應該一、兩個月就能完成一套新字型了吧。」這個問題)
► LINE預約諮詢 ◄
哈囉,我是Natalia
最近看到很多人分享日星鑄字行的活動跟介紹
台灣有這麼一個保存文字的地方,
能讓更多人體驗文字的美,真的很棒:)
我想我會贊助募資平台上的相關計畫,
有機會我也想去店裡參觀
版主回覆:(05/11/2015 12:47:23 AM)
Natalia妳好:
謝謝妳的留言,讓我知道多了一個人看到了這塊土地上,值得保存的記憶與故事:) 要去參加導覽前,可以去看一下日星的粉絲團是否有公佈當週導覽的報名網址喔~
我相信愈多人知道臺灣、知道我們自己的故事,臺灣就愈有可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與方向,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
祝福。
因留言於百慕達遺失故再留一次 若格主見二相同留言煩請代刪 感恩
謝謝格主介紹,終於知道那特大號的「牀」為何長那樣XD
看來當天的導覽真的很精彩啊!希望下次我也有緣聽到老闆的介紹。
活字雖是東亞首創,但語素文字的字元量使其在工業時代前一直無法普及,不像晚了三四百年發明活字的歐洲,立即掀起傳播革命。而相同問題在排版電腦時又發生了,相較歐文目前主流字體基本承繼鉛活字,漢字圈在轉換時產生極大的斷層,活字印刷字形幾乎絕滅,取而代之的是以標準構件縮放組合成的電腦字形,雖快速卻失去漢字作為獨立字元的整體設計感。再加上一些政權亟欲推動自己的正書法,動輒以公權力影響字型設計和編碼,在在造成當今漢字字型之亂象。
張老闆其實曾想將其鉛字數位化為電腦字型,但種種因素無法如意,而有了這則新聞"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129825.shtml"。其實除了日星,尚有一些老出版人致力於保存歷史(可搜尋"嘉義 豐益 羅伸茂""澎湖 頂街工房"),但保有完整產業鍊的還是只有日星。很擔心萬一老前輩們支撐不住,那整個產業就要正式走入歷史……(可參"http://www.boo3.net/kamikuani_shinbun/",我所知日本最後一家使用活字的"一人"報社,其已無鑄字廠支援,所有鉛字都得重複使用,老闆今年八十……)
法國在2007年為了減支,裁掉國家印刷廠中擁有全歐最齊全漢字銅模的活版部。張老闆所說那位法國學者的質問中,大概含有對自己政府的憤恨吧!看見台灣也是放生狀態而不禁怒吼。噫!吾人需慎慮也!官民安有識護之於一息尚存耶?或竟佚之方殘念頓足耶?
版主回覆:(05/14/2015 11:35:48 PM)
5/2殘念一人:
今天去留言區看,終於挖到您的留言了!不知道為什麼,系統將您的留言判定為廣告留言,因此在前台找不到……可能是留言內有網址的關係吧?
語素文字因為無法以固定的幾個字母做出千變萬化的組合,因此可想而知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傳播,都比表音文字更費時。因此漢字能從歷史的長河中流存下來,我想以「難能可貴」稱之,絕不為過!
我與鉛字的初識,在三年前(2012),一位高中摰友前往澎湖的頂街工房遊玩所帶回來的紀念品,但她也說,老板已經沒有在製作鉛字,把剩餘的鉛字售出,便要結束整間廠房,剛剛去看他們的網站,最後更新日為2013年8月15日,不知現況如何……
所有的政治,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能天長地久,常常把前一代的所做所為通通抹殺,不管好的壞的。在這之中,流失的好東西,又豈是鉛字與活字版印刷一項。
能體認到自己的渺小不過如滄海一粟,努力汲取前人經驗、再加以不斷改良的話,或許現在的世界可以進步得多。
因為上一則為相同留言,已為您設為隱藏。
祝福。
看來pixnet真是吞定訪客留言……
感謝格主解說,終於知道那麼大一塊"牀"是做什麼的了!每枚鉛字背後都有一長型粗糙帶,應該就是把楔打掉後留下來的。看來真的錯過一場精彩的導覽了:P
分享下台灣其他老印刷人的活字坊
嘉義 羅伸茂 豐益印刷廠
澎湖 西河印刷廠
另外附上在下所知世界上最後幾份鉛印報刊
古巴 光華報(華僑辦的中文報,三年前停刊)
日本 上小阿仁新聞(現存 http://www.boo3.net/kamikuani_shinbun/)
澳洲 Don Dorrigo Gazette(去年中仍存,無較新報導)
美國 Saguache Crescent(去年中仍存,無較新報導)
其他可以挖挖垃圾留言,沒的話就真的沒了,在下不想再花半小時重打XD
版主回覆:(05/14/2015 11:38:03 PM)
linee39(5/2殘念一人):
萬分感謝您分享的心得與資訊,也再次為痞客邦吞食您的留言致上最深的歉意。
祝福。
1939年的紙型阿……
北京商務1990年代中最後一次用凸印再版古籍,據其所標有些是用1940, 50年代的紙型翻模(大陸翻印古籍大多仍用繁體字,無須重排),我本不怎麼相信,現在看到實物總算信了,紙型好好保存真的能用很久。
兩分鐘搶光真殘念……無緣聽張老闆分享他精彩的人生阿~
版主回覆:(05/12/2015 01:03:15 AM)
格主pixnet一直吞我留言……:
首先為pixnet一直吞留言不吐骨為您說聲抱歉Orz”
也感謝您不畏艱難地還是留言給我(感動已哭),下次不妨將想分享的留言打在記事本/手機的便籤裡,直接複製貼上,也不用再擔心留言被吞囉~~
在導覽時,張老闆也有說紙型好好保存,真的能用很久,它們怕的是……水、火、以及蟑螂XD
想聽張老闆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一定還有機會的,記得好像五月中之後吧,在文創圓區會有展覽之類的,因為我也沒記得很清楚,有興趣的話請至日星的粉絲團看最新消息~
祝福:)
是"檢字"含有檢索之意。感恩您的報導。
版主回覆:(12/07/2015 10:36:31 PM)
cck:
在影片中用「揀」,是特別強調挑選鉛字的動作,而日星常用的「檢」,則是如您所言的檢索之意。因為想強調的動作不同,因此就用了不同的字了。謝謝您的指教 🙂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