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一個旅人,16張餐桌》心得:今天,吃了什麼?

文/小元

IMG_2196.jpgPTT版

一本以「餐桌」入題的書,那我好像也得從自身的飲食寫起才能顯得平起平坐?

其實說到吃……如果跟我吃過飯還願意再約下次的朋友,根本都是菩薩心腸。

吃到飽?我兩盤就陣亡。
速食?對不起我薯條最多只能吃半包。
美式餐廳?呃,美國人的份量我塞不下。
便當熱炒路邊攤……
微笑頷首只夾兩口真的不是故作矜持,只能說傲嬌腸胃的心酸,誰人知。

到底有多難搞?我號稱一天要吃五餐、三餐兩點心,
但每次的份量大概就是半碗多的飯加上幾樣配菜,或是一個普通波蘿麵包。
所以當我飽了,同桌的大夥可能還在吃前菜或是餐前附的小餐包。
大家吃飽喝足之際,正往下一個地點移動的路上,我又默默地拿出早已預備好的麵包啃食……
講這麼多其實可以化成簡單的四個字:少量多餐。

跟我一起吃飯的人說:「看妳吃飯我都覺得自己是個大胃王。」
大胃的不是你,是我的胃小。

看我隨身攜帶食物、覺得我無時無刻在吃的人說:「為什麼妳都吃不胖?」
在下吃的不是食物,是無奈。

line3

這本書不是遊記、更不是食記,我對它的定位是分析各國文化的報告。
它不一樣的是,從「吃」這個觀點切入。

提到出國旅遊,我們可以不買衣服、不帶任何紀念品地瀟灑回國。但要不在當地吃喝?
不太可能,更正確地說,是「不可能」。

我目前去過兩個國家,2010年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廣西桂林、2012去了日本東京。
無巧不巧,留下深刻印象的記憶中,「吃」都佔了不小的版面,這次先談桂林的經驗就好,
至於日本東京?對於一個抹茶/拉麵/生魚片控來說,要談日式料理的機會多得很。

抵達桂林的第一項行程,是搭乘遊船欣賞「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沿途風光,
這段最有名的景色,是各種奇形怪狀的小丘,
他們被命名為五指山、童子拜觀音、九馬畫山……地理課本上稱之為「喀斯特地形」。

早上出航下午結束的行程,在遊船上用餐亦是非常理所當然,
而我當然也不知吃下那盤看起來香酥可口的炸蝦與螃蟹會有什麼下場。

要確切形容的話,大概是一條蛟龍在我腹中興高采烈地翻滾的那種絞痛吧。

所幸同行的團員裡,有長輩拿了點她說很有用的腸胃藥給我,
才讓我化解第一次出國就客死異鄉的危機,也能在這裡把這段經驗當故事來說。

恢復精神之後,我也才有力氣聽導遊解釋關於他們「吃」的文化與習慣。

自那之後我沒有再去過隔一個海峽之遙的國家,以下記錄的是四年前(2010)的記憶,
那個貧富差距大到我們目前難以想像的城市;
繁華的五星級大飯店跟荒廢田地只有幾十分鐘車程的世界;
與為了光觀,可以在鐘乳石洞裡擺烤香腸攤的地方。

忘了是我父親還是其他團員,好奇地問了導遊:「為什麼我們都看不到雞頭跟雞腳?」
導遊給我的答案讓我對以往習以為常的山東鴨頭與雞腳凍或是比較好聽的鳳爪有了不同的眼光。

「那種東西,在這裡是給狗吃的。這裡的人是不吃雞頭鴨頭跟雞爪的,因為沒什麼肉。」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臺灣人能把那些沒什麼肉的地方弄得這麼好吃?
很簡單,因為以前人很窮,所以能吃的東西通通不能浪費。
想盡辦把這些東西弄得可以入口的結果,就是變化出許多吃法。
我帶團去過這麼多國家、吃過各國的食物,我只能說臺灣人在料理方面真的很厲害。

原來,要成為世界上最會在食物上變化的民族,得先經歷一段吃不飽穿不暖的飢餓歲月,
才能學會如何化沒肉的雞爪,為令人吮指回味的無骨鳳爪。

延伸閱讀
〈清淡原味好〉簡單 就難耍花招
心靈花草茶》好好吃飯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