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事 ] 記錄社會議題與想法

【時事】比選舉更重要的事──關於器捐,與死亡

【時事】比選舉更重要的事──關於器捐,與死亡
文/小元   簽署的原因:如果因為我的死亡,能給其他人新生,那我並不是死了,只是換個方式活著。   給家人的話:我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你們也教過我,「國家興亡,匹夫(婦)有責」。謝謝你們,給予我生命。   這是一篇談論死亡的文章,保證沒有任何血腥的畫面,只是提及死亡,可能會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時事】網路,加速民主

【時事】網路,加速民主
文/小元〈網路讓我們看清候選人的「品質」,就像買東西前要先看開箱文〉,前述為投書到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獲得採用的連結。重點不是網軍,而是候選人的「品質」  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各大名嘴與政治評論家,在分析選後情勢時,都不免提及年輕世代的網路力量,甚至建議下次國民黨要認真籌組一支網軍……提出這種見解的人,其實都還沒搞懂這次國民黨是怎麼輸的。  ...

【時事】不是文創載不動臺北城,是臺北城撐不起文創

【時事】不是文創載不動臺北城,是臺北城撐不起文創
文/小元   這篇文的起因,是我看到這篇文章……新世代觀點:「文創」載不動台北城。(原載於風傳媒、若連結失敗,可試試match生活網)   內文我基本上是同意,但標題下的有問題,把因果關係弄反了。   所謂的文創,應該是在根據既有的歷史文化,做出一些衍生商品,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會爆紅,是因為有那個歷史(清朝康熙皇帝的真人真事),才能有這個商品的成功,不然做個「我知道了」,會有這麼大的迴響嗎?...

【時事】標籤

【時事】標籤
文/小元   一個星期前的現在,有一門課安排企業參訪、我人在臺北。   這原本應該不是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因為這只是微不足道的日常、我們每個人可能每天都會做的日常。   但北捷事件的發生,徹底打破許多人對於這種「日常」的理所當然。   網路、FB、生活中的朋友對於此事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看法與立場,最大的兩派,是「受害者家屬的創傷該如何撫平」與「加害者也該有人權」為討論主軸,然後,「好像」就分成「...

【時事】親身參與太陽花學運

【時事】親身參與太陽花學運
文/小元  這篇我想可能會讓某些人不贊同、會遭遇批評,會讓人有:「喔,原來小元的政黨立場是OOXX。」的疑慮……  這篇我不是以一個球迷的身份發表的,而是一位公民。  至於政黨色彩,哈,大家問問身邊剛有投票權的二十歲,一直到三十幾歲的朋友,有幾個人有明確的政黨色彩,會說出「我就是OO黨」的?至少在我身邊,沒印象有這種把政黨掛口邊的朋友,對,我用的是政黨,不是「政治」。  服貿的確是兩岸政治問題,但...